01.引言
通過一系列文章,我們深入探討了效能洞察的重要性,并且強調了企業在實施之前必須完成的前期準備工作。通過收集和分析IT研發全生命周期的效能數據,企業可以高效實現業務目標、提高運營效率、滿足客戶需求,同時不斷優化和改進業務流程,從而保持競爭優勢。因此,企業須充分重視并積極實施效能度量,借助有效的數據分析和洞察,推動行業的持續創新和發展。
金融行業作為一個競爭激烈且高度復雜的行業,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推進,IT效能洞察在該行業的重要性也變得日益突出。在本文中,我們將分析一個金融企業效能洞察的案例,展示效能洞察對企業所帶來的顯著效果。
02.案例
某大型企業規模龐大,業務復雜,旗下員工數量接近3000人。然而,該企業存在外包管理難度大、協作效率低、資源浪費明顯等現象。由于缺乏有效的數據支撐,考核和管理缺少抓手,這些問題一直難以得到有效解決。
因此,該企業決定積極推動度量改革,并打造全集團的效能度量平臺,期望通過數據洞察輔助提升效能,實現持續改進。計劃采取的步驟如下:
在上述建設過程中,該企業面臨了一系列問題,但經過采取針對性的改進措施,這些問題已逐步得到解決。
1)規劃指標階段
問題:缺乏專業知識、目標不明確、指標亂拼湊
在設計度量指標體系時,指標的來源通常包括員工以往工作經驗中的積累、公眾號文章的推薦以及效能大會上的分享。然而,通過這些途徑得到的度量指標往往只是簡單的堆砌,缺乏對指標的用途、意義和以及指標間的關聯關系的清晰解釋。盡管指標數量眾多,但難以達到最終期望的度量效果。
改進措施:
1.確定組織目標: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逐層進行拆解,找到每個層級指標所對應的目標用戶,最終,將指標拆解為“組織級-項目級-人員級”的結構。
2.確定度量目標:分析不同層級用戶的度量目標。
2)數據采集階段
問題:數據采集困難、采集不及時、數據質量差
DevOps工具鏈的集成深度不夠,導致數據和度量指標分散于不同的平臺。每次查看數據時,都需要登陸多個系統并打開多個頁面,這使得數據間沒辦法進行很好地關聯,進而在分析問題時只關注到片面情況,而非整個場景。
改進措施:
通過接入需求管理、代碼管理、集成管理和測試管理系列工具的數據,系統能夠自動采集數據并處理這些數據,最后將它們存放在統一的數據庫中。這種方式依靠大數據庫的數據處理能力,解決了數據處理效率低、加載速度慢、數據分散導致的數據關聯性差等問題。
同時,將相關數據在一個頁面中進行呈現后,方便對數據進行聯動、下鉆分析,進而有助于對數據異常情況進行綜合分析,追根溯源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。
3)指標展示階段
問題:指標迭代慢、展示效果差、洞察分析弱
通過研發編寫代碼來實現指標,不僅耗費大量的研發資源,而且交付周期長。每當業務提出新的指標展示需求時,都需要通過研發資源排期解決。更令人困擾的是,一旦業務需求調整,需要修改指標統計口徑時,同樣需要重新進行研發資源排期,并在通過測試后才能重新上線。這種流程導致了業務的度量需求的積壓,使得需求無法及時上線得到滿足,也無法及時驗證數據。
改進措施:
使用可視化配置界面和拖拽方式生成指標,取代了繁瑣的代碼定制開發工作,擺脫了對研發資源的依賴,解決了研發資源緊缺、指標修改周期長以及業務數據無法及時驗證的難題。實現了指標快速迭代且無感知上線的效果。最終,成功將每個指標的上線周期從約2.5人天縮短至僅需約0.5人天,效率提升了近3倍。
可視化拖拽界面:
指標上線周期縮短:
03.總結
通過上述的建設過程,該企業成功打通了“需求-研發-集成-測試”研發全過程的數據,將組織目標進行多級拆解,通過數據聯動和下鉆分析,解決了多處長期存在的效能問題。此后,企業持續采用度量數據驅動的方式對管理流程和協作模式進行改進,不斷進行優化和完善。最終,該企業的度量體系改造效果得到了DevOps成熟度三級評級的驗證,并成功通過了評級。為了使更多部門能夠受益于度量改造帶來的益處,該企業決定在全集團范圍內推廣使用這一度量方案。
申請演示